
世人皆知配资网站开户,庞统算是英年早逝。

三国时期,庞统是刘备手下最顶级的谋士之一,和齐名,人称卧龙凤雏。
虽然他外貌不出众,说话也不讨喜,但刘备还是很快就识人用人,把他提拔为军师中郎将,到了公元214年,在攻打益州雒城时,庞统亲自上阵,结果不幸被流箭射中,当场身亡,年仅三十六岁。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庞统不仅有极高的战略头脑,还有很强的实战指挥能力,他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谋士,他是真敢上战场的。

而正因为这份敢拼的性格,才导致了他英年早逝。庞统死后,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惋惜,他的死对蜀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,按照当时的局势,如果庞统没死,后面蜀汉很多战略部署可能都会不同,甚至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也不一定会败得那么惨。
庞统死后,留下了一些亲人,其中最被忽略的,就是他的儿子庞宏,史书对庞宏的记载很少,但能找到的资料都指向一个事实,这个人仕途非常不顺。
庞宏字巨师,性格刚直,办事有自己的标准,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,按理说应该能够在蜀汉立足,但偏偏命运跟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。

庞宏的一生基本没有被朝廷重用,最高也就做到了涪陵太守,这个职位听起来像是个地方父母官,其实在当时的蜀汉政权里,涪陵不过是个边陲小县,战略位置不重要,资源也不多,等于是整个蜀汉政权的边缘地带,换句话说,他被“发配”到了边疆,远离了权力中心。
导致庞宏被边缘化的关键人物之一,是当时的尚书令陈祗,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记载,庞宏因为性格刚直,不愿意对陈祗曲意逢迎,结果被陈祗一手压制,后来也就被调派到了涪陵,最后死在那里。
陈祗是诸葛亮去世后,蜀汉后期重要的权臣之一,掌握着朝中大权,而刘禅对他也是比较信任的,很多人事任免上的决定,都得经过陈祗的手,庞宏得罪陈祗,基本就等于断了自己的仕途。

说到这,就不得不提到刘禅的态度,作为皇帝,刘禅对于庞宏的遭遇并不是完全不知情,一个曾经顶级谋士的儿子被发配到边疆,这种事不可能完全是下属擅自做主。
刘禅既没有替庞宏说话,也没有为庞统的功劳做出补偿,反而默认了陈祗的做法,其实这也能足以证明,在刘禅眼里,庞统家族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,甚至可以被轻易忽略。
更有意思的是,同一时期,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,仕途却是一帆风顺,他不仅年纪轻轻就被拔擢为重要将领,后来甚至接手了诸葛亮留下的许多权力和职务。

当时的蜀汉,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诸葛家族为核心的政治圈层,庞统之子庞宏根本进不去这个核心圈,就算能力不差,也没人替他说话。
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一些,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庞统死后四十年,整个蜀汉的政治风格已经发生了变化,早期的刘备集团,是非常重视荆州旧部的,包括诸葛亮、庞统、法正、关羽、张飞这些人,基本上都是荆州系或者是早期跟着刘备打天下的人。
刘备对这些人是高度信任的,尤其是庞统,虽然没有跟随刘备太久,但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核心谋臣,这说明刘备是愿意给机会的。

可到了刘禅掌权后,尤其是诸葛亮死后,蜀汉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,后期的权力更多集中在诸葛系、黄皓系这些人手里,讲究的是裙带关系和政治站队,而不是能力,庞宏这种没有强力后台,也不愿意迎合上司的人,自然就被排挤了出去。
如果再结合一下后来的史实,我们会发现,这种用人风格其实埋下了很多隐患,蜀汉晚期时,人才严重断层,朝中几乎没有能挑大梁的人物。
像姜维虽然奋力支撑,但毕竟不是主流圈子出来的,在军政上都被掣肘,而像庞宏这种本可以成为栋梁的人才,却被提前边缘化,一个政权长期这样操作,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才流失,内部空心化。

庞统的死,是一场战事中的事故,但庞宏的仕途受限,却是政治系统性问题的反映,从庞统死后到庞宏被发配这四十年,蜀汉的重用机制和人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早期的“英雄并起”变成了后期的“关系至上”,这对整个政权的稳定和发展都带来了影响。
再放大一点看,这种“英雄之后无人继承”的情况,在历史上其实并不少见,不光是庞统,像周瑜的儿子周循、鲁肃的后人、甚至是关羽的儿子关兴、张飞的儿子张苞,虽然在父辈去世后都得到了短暂的提拔,但最终真正能接班、长期站稳脚跟的并不多。
这也说明,在古代政权中,个人能力、家族背景、政治风向、甚至是运气,都是影响仕途的关键因素,庞宏的悲剧,就是多个因素叠加之后的结果。

如果拿最近的国际局势来做个类比,其实也有些相似的情况,比如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,早年间有很多军事将领和政治家是靠着实打实的能力上位的,但他们的后代却很难在现代政治体系中立足。
原因不只是能力问题,更多是政治规则变了,权力中心变了,老一代的影响力消失了,新一代就得重新开始,而如果这个人没有强大的后台,也不愿意随大流,就很容易被边缘化。
回到庞宏身上,他的遭遇确实有些让人唏嘘,按理说,庞统为蜀汉立下那么大的功劳,刘备和诸葛亮都曾对他高度评价,后人应该受到优待,但事实是,庞统死后,庞家在蜀汉政坛的地位迅速下降,庞宏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机会都没有,最后郁郁而终。

这件事并不是孤例,而是一个时代变化的结果,庞统当年为蜀汉冲锋陷阵、死在前线,可能真没想到,四十年后自己儿子会在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小地方,悄无声息地结束一生,没有人纪念他,也没有人为他鸣不平。
现实就是这样,有时候一场战事夺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生命,还有一整个家族的未来,庞统的死,对蜀汉来说是个损失,但对庞宏来说,可能是彻底改变命运的转折点。

即便四十年后,庞统若在天有灵,看到儿子被这样对待,恐怕心里也不会太平。
优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